美女落红图(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作者: 时间:2024-06-09 20:41:08 阅读:

朱有华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带着微笑永远地走了

才女陈阿姨,大名陈令先。

她,我昔日美女战友、巾帼同事聂聆的妈妈!

新年第三天的晚上,一则微信传递的消息震惊了我:“聂聆的妈妈去世了。” “这怎么可能?她妈妈身体一直很好。前些时日,我们还陪她一块在战友潘林军家里茶叙呢!”

多么熟悉的面孔,多么阳光的阿姨,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我和妻子一道拨通了聂聆的电话。聂聆以低沉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们,她的妈妈走得突然,猝不及防,但是带着微笑走的。

陈阿姨是带着微笑走的?!难道还有一种美丽,叫微笑着离世?

陈阿姨的这次“远走”,不是在南京自己的家里,不是在上海的女儿住处,更不是在哪家医院的病榻上,而是在风光旖旎的南国三亚大海之滨,在辞旧迎新、年轮转换的特殊时刻。

忘不了,6年前的12月29日,这是陈阿姨生命定格的日子。这一天,她一直在给熟悉的朋友、家人发送祝福新年的微信,女儿聂聆手机显示,17时,她还在一个劲地发,“恭祝鸡年吉祥”“恭贺身体安康”。18时,刚坐下准备吃晚饭时,她的心脏骤停,突然倒地。

陈阿姨,你“远行”前一个劲地发微信,冥冥之中莫非在给亲朋好友打招呼,告别人世呢!

陈阿姨是12月8日南下的,和她的同事好友先去了广州,尔后结伴前往了三亚过冬。在充满暖意诗意的三亚海边,陈阿姨每日嬉水散步,84岁高龄的她还时不时披着纱巾在海滩迎风奔跑,拍照留念。12月28日,去世前的一天,她还独自一人,去南山拜观音,保佑全家安康,并在写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高大楹联前留影。从陈阿姨去世前留下的照片看,当时,她的身体不但没有任何不适或累的感觉,还一如既往地康健矍铄。然而,生命是不可知的,生命也是脆弱的。

陈阿姨,毕竟已耄耋之年。她,有轻度的冠心病,但她总是忘了年龄、忘了身体的隐恙,总是不注意休息,调整生物钟以适应三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今年元旦,新年第一天,我是捧着妈妈的骨灰从三亚回到南京家中的。”聂聆对我说,农历2017年,是她妈妈本命年——鸡年,可她没有跨过来,永远地留在了2016。聂聆低沉略带沙哑的话语里满是泪水痛楚。

人家在喜迎新年,而聂聆一家却在悲恸地接回母亲的骨灰灵魂。这是何等的心绪!

作为当年一块在刘邓大军的老部队步兵36师政治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战友同事,聂聆请我为她妈妈写上几句,聊表缅怀悼念之情。我不假思索地应允。对于陈阿姨,我还是在当连职干事时就比较熟悉。

陈阿姨性格开朗,嘴角边始终是莞尔的笑意。她的一个亲戚在悼念她的微信中说:“令先姐仙逝,虽阴阳两隔,但她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特别是她的笑,七八十岁的老人了,那么娇美,甜甜的,好醉!令人备感亲切随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南京出差,曾登门看望,她和我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什么的,聊了很长时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特别好学、特别有才,堪称才女。

“我过去一直敬重我爸爸的才识,后来越来越发现,我妈妈也非常了不得。她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只要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都满腔热情地去学习、去钻研。不少人说她是才女,她确实好有才,我们一家都很崇敬她、佩服她!”聂聆深情地回忆。

聂聆的爸爸聂勋材,曾是南京军区宣传部领导,是著名的军事记者。生前他以在《解放军报》刊发大量头版头条而闻名全军,至今当年的同仁提起,还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么一句戏谑之语:“聂大胡子满脸毛,整天想着上头条”。足见其勤奋、业绩和才华。

陈阿姨是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书香门第出生的她,讲志趣、讲情趣、讲智趣,立德、立功、立言,留下一幅幅美丽的人生拼图。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老师学生是朋友

陈阿姨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南京外国语学校忘不了,从1972年到1993年,她在这里曾留下整整20年辛勤耕耘的倩影。陈阿姨主教汉语语文及世界地理、政治。上世纪70年代,根据周恩来总理要求,南京外国语学校从小学定向培养外交官,陈阿姨一连十几年担负德语、法语、英语和日语多个班的汉语教学任务。目前,这些学生都工作在世界各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富强贡献智慧才干。

对这段培养未来外交官的岁月,陈阿姨曾以《难忘的情怀》撰文回忆。“曾记否:课堂上,声情并茂诵读诗文的琅琅之声;自习时,神情专注构思作文,浓墨挥毫习字的情景;走廊里,‘斗鸡子’‘挤油渣’激烈欢快的场面;舞台上,杨子荣‘穿林海……’江水英‘责无旁贷’……”“前不久,偶然得知远在异国的玉龙、春明、永红几位的音讯,令我兴奋难己,更加思念三十年中都未曾见过的他、她” ……

2007年8月5日《扬子晚报》曾刊发一则题为《南外三十年前毕业生聚首校园》的报道,报道配了一幅陈阿姨和一三十年前学生手执书法习字的照片。文中饶有趣味地写道:“当年的语文老师陈令先拿出的礼物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满头银发的她小心地捧出当年语文课代表王有庆书写的一幅毛笔字。这个动作让王有庆激动得说不出话。”

陈阿姨去世后,她的学生想起10年前,她展示王有庆上学时写的毛笔字的一幕情不自禁地赋诗称道:陈老师,“40年来,她牵挂每个她教过的学生,当年的作业她视珍宝收藏,每每拿出好似那段难忘的历史。”

陈阿姨教书育人,既是严师,也是慈母,还是朋友。她对学生,无论是谁,爱心在前、赏识在前、平等在前;对学生的优势特长、发展进步,打心眼里喜欢,经常给予褒奖点赞,一辈子珍记不忘。

晚年的陈阿姨,最骄傲的就是自己当年教育过的南京外国语学校学生,一个个在世界各地风光着。她珍藏了学生们寄给她的所有来信,还经常在网上和这些学生交流互动。她从学生朋友的交流中获取新知,获得快慰;学生也从她这个老师朋友的交流中,获得不忘初心、丹心如火的动力与激情。

陈阿姨是名军嫂,作为军嫂,她曾随丈夫聂勋材“南征北战”过很多地方。上世纪60年代,她随军至江苏淮阴6408部队后,执教于淮阴清江中学。对这段岁月,她本人忘不了,她教育过的学生也都铭刻于心。2012年初,清江中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后不久,当年的女学生陆玉萍寄来一张题有“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陈老师与全排女同学合影的照片。陈阿姨看到后,兴奋不已,一连写了两篇诗文,表达心里头的感慨。

在《情怀》一文中,陈阿姨写道:“在上世纪那特殊非常的年代,我有幸与五十多位渴求知识的少男少女组成‘五连’,并相伴苦学。虽然,我们相处的日子不算太长,可是彼此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太多太多不一般的故事……”

什么故事,陈阿姨没有细说。具有深厚学养、人文情怀的陈阿姨换了一种文体,以《那时候,我们都年轻》为题,用诗歌的形式抒怀道:

“啊,那时候,我们都年轻……

没有漂亮的衣着,

穿得朴素、整洁、得体,

人人毛主席像章胸前挂。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

有的梳着小辫,有的素面朝天,

稀疏的刘海下,闪着纯真的眼神,

微笑的嘴角透出稚嫩的青春。


那时候,我们都年轻……

物质匮乏,生活简朴思想单纯,

没有电器,没有音响,

甚至连相机也几乎没有,

无法把充满朝阳般年华的影像留住!


现在,我们都已不年轻,

成了奶奶级的人了,

我们仍然怀念那些相处的日子,

怀念人生那段无法忘怀的峥嵘岁月!”

回味陈阿姨这首诗,不仅读出满满的情味,更品出她对年轻的眷念、对人生的感悟、对师生情谊的挚爱。在她眼里,师生是心心相印的、平起平坐的。

2013年7月,陈阿姨八十寿辰时,一个远在国外叫薛刚的学生特意发来贺信。贺信中说:“在陈令先老师的大爱呵护下,我和清江中学五连二排的所有同学一样,度过了快乐充实的高中年代。正是在高中年代,我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人生兴趣得到启蒙并初步建成。而高中年代我所获得和形成的又成为一只无形之手,引领和影响着我其后几十年的人生追求和学业追求及事业追求,从读书到教书,从地方到军队,从国内到国外……感谢陈老师对我的无私付出,感谢陈老师对我的启蒙教育。”

退休后的陈阿姨,心中还是学生,除了教过的外,她把目光更多地投进了我们国家“老少边穷”地区孩子们的身上,放在了儿童福利院。

这是连她家人都不知道的善事。只是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候才发现,陈阿姨生前多次捐款捐物,留下了很多200、500、800及1000元不等的捐款收据、邮寄衣物的交寄单,手机里还有不少与贵州省雷山县达地水族乡孩子们的交流微信。这里,摘录两则:“我已看了你发在朋友圈中(的)悠悠雷山,了解(了)一些水族乡(情况)。寒衣将送到哪里呢?”“偷得短暂雨停,请了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大男孩,用电动车帮我(把寒衣)送到邮局。约十七公斤,五十多元。终于寄出,了了一件心事,心情特好,可以安心睡觉了!”

学生、学生,陈阿姨似乎为学生而生,为学生而来到人间、奉献社会。

学生在她心中有多重,她在学生心中就有多重。陈阿姨爱学生如子,德厚流光。她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育培养了一茬茬优秀学生,还用崇高的品德影响带动了无数学子。

“‘我姓陈,耳东陈’。开朗的陈老师,这是您留给我们的朋友般的开场白;‘同学们,上课啦!’严师般的陈老师,这是您留给我们的最认真语录。小德班(德语班)的学生们,难忘您,永远想念您——可亲可敬的陈老师!”

“自进了南外,陈老师就如同我们的母亲。”

“满脑袋陈老师的画面、陈老师的话语、陈老师的笑声,外加批评声调,但包含疼爱的成份。”

“(陈老师),你像海绵,吮吸天地精华;你像甘露,滋润桃李成长;你才华不凡,文韬武略都入门;你品德高尚,博得无数知己敬仰;你豁达坚韧,沐浴夕阳不辍耕耘;你化作清风飘然而去,留下精神永恒。”

“即使您不能再赐予我们幸福,仍可让我们分享您的痛苦。尊尊师恩,永在我心。”

……

“德不孤,必有邻。”陈阿姨去世后,她的很多学生发起哀悼活动。有作诗填词的,有写挽联的,有制作音像视频的……一时构成了对陈阿姨的一首首缅怀的崇敬的挽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陈阿姨永远地走了,她揣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走了,带着对学生真挚的爱走了。她是永远的人民教师,永远的学生知音朋友。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学习人永远是年轻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用在陈阿姨身上再恰当不过了。她在位时,结合工作,孜孜不倦地吮吸专业知识;退休后,步入人生第二春,是带着强烈的补课欲、“淬火”欲、求知欲展开的,既学中华国学,也学现代诗文、摄影书画、太极养生、唱歌跳舞、文艺主持,特别喜欢和年轻人交朋友,像年轻人那样追逐潮头、把玩时尚,与时俱进,始终有一颗不老的、阳光的、向上的心。

“我妈妈的网名叫林中仙。”聂聆告诉我。陈阿姨居然给自己取了一个网名。一个80多岁的老人,经常呆在网上读书、浏览新闻、打游戏、看大片,这是多么令人惊喜的画面。为了更好地冲浪,陈阿姨还把女儿聂聆送给她的小型笔记本电脑淘汰了,自己买了台平板电脑,走到哪带到哪。

在这微信热时代,陈阿姨一步不落地赶了上去。陈阿姨“百年”后,她的德语班学生崔正赋诗悼念说:

“……

先生是快乐的,

耄耋之年微信玩得娴熟,

微信传遍千里,

把老顽童的快乐带给了学生。


先生是快乐的,

她经常@这个@那个,

向她的学生请教当下所有时髦话题,

因为她崇尚追求知识给人快乐

……”

陈阿姨是学中文的,凭她那饱学的底子,不学习也可过得文气洋溢、风采卓然。但她硬是重拾起一部部名著、一个个古典名篇,像《鲁迅选集》《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等,“温故而知新”。每年,她自费订阅好几张报纸,每日都要拿出大块时间读报。陈阿姨像她那当记者的丈夫一样,不仅读报,还把喜欢的文章剪下来,贴起来,分门别类装订好。她去世后,书房里、客厅中,还散落着大量未粘贴的《扬子晚报》《报刊文摘》剪报。

2010年8月,陈阿姨在上海女儿聂聆家里,看到《文汇报》刊载的《“我爱低碳生活”徐汇杯咬文嚼字大赛试题 》,眼睛一亮,当即扑案,像学生做作业一样,一条一条做起来。回南京时,又特意带回琢磨。陈阿姨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走到哪儿学习到哪儿,看到什么学什么,不放过一个学习训练提高智力、保持脑力的机会。

陈阿姨的学生都是多语种专业的人才,为了和学生更好地交流,她一辈子在学外语。80多岁了,每天早晨起床后还依依呀呀地背记单词、练习口语。

作为语文老师,陈阿姨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小孙女上初中二年级,她特地叫人买来一本语文教材,自己先看了起来。在她的辅导下,孙女的语文成绩一直出类拔萃。

“我妈妈的遗物里,有太多的文字的东西了。”聂聆不无感慨,也不无骄傲地对昔日的战友黄斌、车拥军说。

陈阿姨笔耕不辍,她有写日记的习惯,留下了数十本日记;她喜欢随身揣一个小本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马上记下来,天长日久,这样的“随手记”有好几十个;平时看电视,她常常写观感,有一年,她看了央视八频道播出的轻喜剧《小菊的春天和秋天》后,居然正儿八经地给央视写信,称赞该剧是一部难得所见的“扬善扶正”的好剧。退休后,陈阿姨经常外出旅游,每次她都先做功课,将要去的地方风土人情、人文掌故研究个透。游玩中,走一路、摄一路、记一路、写一路,用诗歌散文及图片,颂扬祖国大好河山,真正做到了“行百里路,读万卷书”。

“若问为母啥最爱,学书学画迷一生。”这是聂聆对她妈妈的评价。陈阿姨自幼就用毛笔书写,上世纪五十年代读大学时,就写得一手蝇头小楷了。但她一直有一个中国书画梦。退休三十年,读老年大学三十年,潜心研习书法和绘画艺术三十年,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什么书都涉猎;对临、格临、背临,什么功夫都下;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米芾、柳公权、苏轼、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黄永玉等等,能找到的古代和现代名人的书法绘画作品都找来照着学习训练,练习用过的草稿纸清了多次后,还有近百公斤。

晚年的陈阿姨,一个人居住,她给自己的“小窝”——家,起名曰:“乐寿居”。在挂有她书写的“乐寿居”三个大字的自己的世界里,陈阿姨内心里矗立着卓越的标高。她学书法,“心存经纬”;学绘画,“胸有丘壑”。她曾尝试搞过好几张十多米长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每次人都累得腰直不起来,但她很享受这种累并快乐着的感觉。

“恣情纵意任狂书,瘦硬传神淡湿枯。铁划千钧藏媚韵,风神骨气傲霜株。”(陈雨田《答谢陈君令先赐墨宝》)陈阿姨,您一个年逾八旬的老人怎么有这种恢宏气势?您为什么要吃很大的苦去挥毫泼墨?面对陈阿姨留下的墨宝,不少人发出难以想象的感慨。

可是,陈阿姨走了,她不能问答。她的或躺或挂在她的“乐寿居”里的一幅幅作品也不可能告诉我们什么。陈阿姨的书画作品,除了获得她工作过的南京外国语学校离退休协会评的几个优秀奖外,几乎无人知晓,无有反响。她学书学画就是自己玩玩而已、修身养性罢了。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参评什么奖、拿什么证书、当什么家。但她的上百幅书画作品,承载着一个老知识分子的追求,寄托着一个文化人的精神世界。

“惠风兴美意,泉水是清流。”这是陈阿姨书写了好多次的作品,也是她送人最多的作品。这句话,耐人寻味,它是陈阿姨纯洁心灵的表述,也是陈阿姨人格魅力的写照。不少熟悉她的人,从她学而不厌、夕阳斑斓中评价说,“她是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楷模”。其实,作为一个可以用“先生”尊称的知识女性,她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多彩的,无限充实的,她是精神的富人。她为爱好而忙碌而陶醉,是真正的享受人生。人最可贵的是精神,有精神的人,永远快乐、永远活着!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尾声

“我妈妈是带着微笑走的。”行文至此,不禁又想起文前提到的陈阿姨女儿聂聆说过的这句话。

“你走了,

你把思念、关爱留给了我们,

你把平静、自信留给了我们,

你把永远灿烂的笑靥留给了我们!”

这是陈阿姨生前悼念一个叫湘年的大学同学的诗句,在此我想回奉予她自己。陈阿姨曾为先于她去世的同学、同事、亲戚写过很多敬挽之词。此刻,就让我藉此表达对她老人家的敬意和送行吧!

微笑着走的陈阿姨,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才女美女陈阿姨 张张美图亮人间

注:

1.人物照片均由聂聆提供。

2.其他照片取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