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女怒江(从光脚女孩到走出大山的创业者,胡秀花一直在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

作者: 时间:2024-06-02 06:19:22 阅读:

阅读提示

从光脚到抓蛇卖钱为自己买第一双新鞋,从硬撑着穿上不合脚的鞋到驾驭各种高跟鞋,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珠明林村的傈僳族女孩胡秀花一直在为自己寻找摆脱贫困的出路。幸运的胡秀花遇到了来扶贫的挂职副县长李常智,她像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一样不断努力向上生长。

从一个光脚的小女孩成长为驾驭高跟鞋游刃有余的创业者,胡秀花穿越了漫长的时光。

2020年12月22日一大早,胡秀花挑了双黑色高跟鞋穿上。合体的黑色西服,配上六厘米高跟,让她显得身姿挺拔,很有“女人味”。

这一天,福贡峰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成立——32岁的胡秀花创立了县里首家由当地人开的建筑工程公司。

“以前觉得自己没文化,干不了什么。现在发现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胡秀花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云南,曾经是我国贫困县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摆脱如影随形的贫困,云南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珠明林村的傈僳族女孩胡秀花一直在为自己寻找出路。

出路

在四姐妹中,胡秀花排行老三,从小都是穿姐姐的旧衣服。买不起鞋,上学要光脚走10公里山路。冬天脚上长冻疮,每次洗脚时裂开的口子都让她痛得直吸凉气。

9岁那年的一个周末,胡秀花和姐姐去集市上卖菜。一双3元钱的塑料凉鞋亮晶晶的,吸引了她的视线。姐姐不给买,她哭得特别伤心。回家路上,还在抽泣的她突然看到坡上盘着条蛇,想到卖蛇可以换钱,她眼睛亮了:“姐姐,我去抓蛇!”

这是她第一次抓蛇。她想起以前听大人们说过,用棍子压住蛇的颈部,然后迅速出手。照着这个方法,她顺利抓到了蛇。

胡秀花抓着蛇就往集市跑,找了家小吃店,把蛇卖了7元钱。然后攥紧这笔“巨款”,飞奔去买下了那双亮晶晶的凉鞋。

直到今天回想起来,胡秀花还是特别开心,“去的时候光着脚,回来的时候穿上鞋了,而且是一双那么好看的鞋。”

那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双新鞋。

5年级的冬天,她又有了双新鞋,那是舅妈花了4.5元给她买的白球鞋。她赶紧穿上,但发现小了点。担心说出来就不给她了,就硬撑着说:“合脚!”

这双“合脚”的鞋,她穿了两年。日复一日,挤得脚趾都变了形。

小学毕业后,家里交不起学杂费,不再让胡秀花读书。她为此哭了很久。

母亲早逝,父亲酗酒,家里没人管,打工又太小,胡秀花就“生猛”地去闯——背铁丝、摆烧烤摊、卖菜,后来到工地上搬水泥、做饭、开渣土车……这个倔强的女孩一直在给自己寻找出路。

“中奖”

2018年10月的一天,胡秀花到坝子上看一块地是否适合种草莓。一个外地人模样的中年男人走过来向她问路:“这附近是有片黄连地吗?”

这个男人叫李常智,是中交三航局到福贡县挂职扶贫的副县长。自从2016年8月来这儿,他已走遍县里的每个村庄,这天是来做产业扶贫项目调研的。

遇到胡秀花,正想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李常智一下子有了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感觉:这个有工地现场管理经验而且普通话说得不错的姑娘,是个好苗子!

在当地,很多老乡没怎么上过学,只能说民族语言,普通话“能听但不能说”,外出打工的人不多,有现场管理经验的就更难得了。在当地人中培养致富带头人,可以跨越语言障碍,也有助于消除“走出家门”的心理障碍。

此后,李常智去了胡秀花家6趟,反复做她的工作。胡秀花终于被打动。

“致富带头人”的第一个项目是去昭通“要”来的。

2008年12月6日,李常智带着胡秀花去保山坐飞机。这是当时距离福贡最近的机场,需要5个小时车程。

人生第一次,她有了“飞”的体验。伴随而来的是兴奋、紧张以及对未来隐约的期待。

他们去的是中交三航局都香高速项目部。胡秀花的队伍能干什么,这里有什么工程适合他们干,李常智耐心地跟项目经理沟通。

看着这一幕,胡秀花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他像个父亲,想方设法让我们过好日子。”

儿时会为了得不到的东西而哭泣的胡秀花,成年以后几乎再也没哭过,因为她明白,哭没有用,只有靠自己去“挣”。

李常智则感觉那次经历像“嫁女儿”,他想帮这个姑娘,更想通过她能帮到更多的傈僳族乡亲。

每每回想起跟李常智的偶遇,胡秀花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像中了几千万元大奖”。

改变

2020年5月,胡秀花拿到了中交三航局银川文化园项目的标,这次是她自己坐飞机去谈的。

项目部将一个500平方米的附属设施交给这支由31名傈僳族工人组成的施工队。为了帮助这群工人学技术,项目部特别开设了傈僳学堂。令项目部惊喜的是,这群工地新人干出来的活甚至比其他施工队干得还漂亮。

技术有多重要,胡秀花感触很深。

此前她带着队伍去广东做工程,因为技术要求较高,工人们干得很慢,“3个人抵不上人家有经验的一个工人干的活”。

干活效率低,但工资照常发,胡秀花每天需要给每个工人倒贴100元。别人不解,问她为啥要“哄”着工人干?她回答说:“需要给他们时间来改变。”

李常智也对胡秀花说,帮扶“给”的项目,没有参加招投标,靠“给”走不长远,“安全、质量、进度都得跟得上,才能真正走向市场”。

胡秀花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责任”两字会不时从她脑子里跳出来,“带领乡亲们脱贫,我有责任”。

她想改变的,不仅仅是贫困,还有山外人对怒江的印象。

东面是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夹着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的怒江,形成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来福贡的人,无不为这里云遮雾绕宛若仙境的美景着迷。而对当地人来说,“穷”一直像云雾一般缠绕着这个地方。

一次去竞标时,有甲方负责人了解到胡秀花来自贫困县,就说:“我们扶贫,你们象征性地参与参与就行。”

“我们不能要你养,要靠自己干活脱贫。”胡秀花说,“有工作,我干,没有,我就走。”

扶贫不是单单手心向下,不是施舍,而是授人以渔。脱贫也不是单单手心向上,别人可以扶你一把,但终究要自己立起来。

变化正在发生。

过去乡亲们不敢出门,而现在会有人打电话来问胡秀花:“春节后去哪儿干活?”

胡秀花的变化则从脚上开始。她曾被闺蜜笑话,除了头发长,哪里都不像女人。后来,只要有重要场合,她就会穿上高跟鞋。刚开始脚疼,但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很快她就能自如驾驭了。

她想驾驭的还有电脑,近期想报个班学。

她还想更好地驾驭公司。她感慨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考个安全管理A证花了很大力气,第二次才通过。

“她像一株野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努力向上生长。”李常智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一片森林。(工人日报记者 蒋菡)

责任编辑:曹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