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学芳美女(《大城县文化志》:经济强县、大美大城)

作者: 时间:2024-09-01 21:22:26 阅读:

书香力扬 · 顾问团队

- SHUXIANGLIYANG -


诗歌:梁平

小说:葛水平 卢一萍

散文:鲍尔吉·原野 陆春祥 蒋蓝

《大城县文化志》:经济强县、大美大城


《大城县文化志》:经济强县、大美大城

《大城县文化志》大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纂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内容介绍:大城县历史悠久,从春秋时期的徐州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大城人民在发展中丰富和传承文化,积累了宝贵文化财产,成为今天创新和传承的动力。《大城县文化志》是记录和介绍本县历史文化的承载体,涵盖了本地古今历史,及本部门主管的文物、非遗、旅游、广播电视等诸项工作。全志设13编:地域文化、文化机构、教育文化、体育、旅游、文物、文化艺术、民间艺术、风俗、方言民谣、史志编纂、武术文化、人物传记,分46章、104节,全面记录了本地文化的历史及现状,是本地一部继承历史、服务当代、有益后代的文化百科全书,为人们了解、研究大城的文化、发展繁荣,提和供了可靠的依据及借鉴资料。


编委会:

主 任:陈桂杰

副主任:焦臣路 高善芳 刘志昆

成 员:刘爱民 刘成军 刘翠芹 葛宝臣 李爱国 胡 静

顾 问:刘兰芳

主 编:焦臣路 高善芳

副主编:李爱国 杨馨远

编 辑:高红军 卢学芳 刘丽平 王伟彬 王翠芳 刘 颖 许力仁 段景敏 李 海 刘建会 李焕霞 陈志强 王晋 刘青松 许贵民

校 对:高红军 刘丽平 王伟彬

摄 影:相恩余 王 晋 许爱华 李友朝 刘培强 田素娥 相艳谨 张广信 王 李 涛 路 芳


大城最早地名为徐州,西汉时置县,名为东平舒,这就是古郡平舒的由来。取名为平舒,乃平厚、宽舒之意。正是这种独特文化的长期浸润,形成了大城人独特的性格特征,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同时古郡平舒在历史上,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明清时代被誉为“京兆首邑”,当时大城隶属于顺天府 (今北京), 从山东、江浙等南方地区进入北京必经大城,而且是第一站,至今在县城南的任场、八里庄一带还留有古道的遗迹。

大城,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千百年来。大城人民经历了内忧外患、民族冲突、天灾事变、人民文化直在斗争中发展,在生活中丰富。无论从史书古籍记载中,还是从考古发掘中,都可以印证正直、勇敢、勤劳的大城人民崇尚文化,积累了宝贵财富,成为大城创新发展的浓厚基础和不竭动力。

近年来,大城的文化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城县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6年完成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任务,总体提升了大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建成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同时进一步完成了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村 (社区)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积极开展“双创双服”等文化惠民活动;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品牌,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誉;2014年和2018年分别成功举办了第六、第七届全民运动会;201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营井然有序。

本次修志,源于政协委员文化艺术组的提案,距上次所修《大城县文化艺术志》10年之期。这10年,也是本地文化事业大发展的时期,更是国家对传统文化重视的时期。所以有必要编纂一部新的专业志书。感谢本县文化工作者对本志的大力支持,力求编纂突出本地深厚文化底蕴、一部高质量的志书。纵观本志,承上启下,修正了上部志书若干不足,又补写了新篇章,是部继承历史、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志书,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城文化形象、繁荣大城文化事业的一部重要史书。

《大城县文化志》的编写,为人们了解、研究大城的文化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借鉴为实现“经济强县、大美大城”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 录


第一编 地域文化


第一章 建置沿革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政区沿革

第三节 地域变迁

第四节 地质地情

第五节 自然资源

第六节 工业产业分布


第二章 人文典故

第一节 古邑春秋

第二节 人文景观

第三节 人杰地灵


第三章 逸闻典故

第一节 古代典故

第二节 当代典故


第二编 文化机构


第一章 行政机构

第一节 文教机构

第二节 文化局

第三节 文化体育局

第四节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 (版权) 局

第五节 旅游办公室

第六节 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第二章 事业机构

第一节 文化馆

第二节 图书馆

第三节 文物管理所

第四节 乡镇文化站


第三章 文化场所

第一节 新华书店

第二节 电影公司

第三节 影剧院


第四章 文化活动

第一节 群众文化

第二节 农村书屋建设

第三节 文化名人及文化村街评选活动

第四节 农民教育引导活动

第五节 企业文化活动

第六节 文化界参政议政活动

第七节 全民阅读与书香家庭活动


第三编 文化教育


第一章 古代教育

第一节 学 塾

第二节 县 学

第三节 凤台书院

第四节 科 举

第五节 名儒塾师


第二章 民国教育

第一节 兴办学堂

第二节 战争时期教育


第三章 当代教育

第一节 培育人才

第二节 教研著作

第三节 当代名师


第四编 体育


第一章 组织管理

第二章 群众体育

第一节 体育活动

第二节 体育设施

第三节 体育统计

第四节 体育总会


第三章 学校体育

第一节 体育课

第二节 课外锻炼

第三节 体育竞赛和运动队


第四章 人才培养

第一节 体育学校

第二节 教练培训

第三节 人才培养


第五章 体育竞赛

第一节 全县运动会

第二节 参加国家省市运动会


第五编 旅游


第一章 旅游景区

第二章 旅发活动


第六编 文物


第一章 文化遗址

第一节 古 迹

第二节 古 墓

第三节 古 树

第四节 烈士陵园


第二章 文 物

第一节 出土文物

第二节 碑石文存

第三节 旧货市场

第四节 收藏鉴赏


第七编 文化艺术


第一章 书画艺术

第二章 曲艺艺术

第一节 西河大鼓

第二节 京东大鼓

第三节 当代活动


第三章 戏曲艺术

第一节 河北梆子

第二节 近代活动

第三节 当代活动

第四节 其他戏曲


第四章 音乐艺术

第一节 打击乐

第二节 音乐会、 吹歌会

第三节 民歌童谣


第五章 舞蹈艺术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八编 民间艺术


第一章 民间传说

第二章 民间花会

第三章 民间工艺

第一节 绣花地毯等

第二节 剪纸布饰等

第三节 葫芦工艺


第四章 京作红木产业

第一节 古典家具

第二节 传承历史

第三节 生产规模


第九编 风俗


第一章 节令风俗

第一节 传统节日

第二节 法定节日


第二章 人生礼俗

第一节 诞生礼

第二节 嫁 娶

第三节 寿 礼

第四节 丧 葬


第三章 生活习俗

第一节 居 住

第二节 饮 食

第二节 名 吃

第三节 交往待客

第四节 取名民俗


第四章 陋 俗

第一节 禁 忌

第二节 遗 风


第十编 方言民谣


第一章 语 言

第一节 地方语音

第二节 地方方言

第三节 地方语法


第二章

第一节 地方民谣

第二节 地方童谣

第三节 地方民谚


第十一编 史志编纂


第一章 史 籍

第一节 党 史

第二节 文 史

第三节 其他史料


第二章 志 书

第一节 地方志

第二节 专业志


第三章 辞书传记

第一节 辞 书

第二节 传 记


第十二编 武术文化


第一章 历史渊源

第二章 武术门类

第三章 当代武术

第四章 武术交流

第五章 武术著述


第十三编 人物传记


第一章 古代人物

第二章 当代人物

《大城县文化志》:经济强县、大美大城

《大城县文化志》大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纂出版社: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