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姑娘巷的美女(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作者: 时间:2024-06-02 11:31:19 阅读: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点赞+收藏”,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朋友!

晚清时,合肥大户人家中,龚、张、李、段,四大家族,人才辈出。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当年合肥四大家族

李鸿章是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人,张树声与父亲张荫谷及八个弟弟树珊、树屏、树槐等在周公山下殷家畈筑堡寨(后扩建为张老圩)办团练,对抗太平天国,刘铭传出生在合肥大潜山麓的刘老圩。段韫山,是段祺瑞的祖父,也是合肥的高门望族,也参与了办团练。

合肥龚家,前有与吴伟业、钱谦益齐名“江左三大家”的龚鼎孳,后有清末民初的龚心湛,当过安徽省长,还代理国务总理三个月。

当年的淮军领中,张树声的名气很大,仅次于李鸿章。

到了现代,张树声的名气远不如其曾孙女“张氏四姐妹”。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张家四姐妹

但是,合肥老张家的逸事旧闻,现在仍流传在民间。

一、张陆联姻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合肥老张家长房独子张武龄娶亲。新娘是富甲一方的扬州盐商陆家的姑娘。

张家长房缺乏生育能力,没能生育子嗣,张武龄是从老五那里抱养过来的,长大成人后,他的婚事备受家族的重视,几个养母千挑万选,终于选中了陆家二小姐陆英

整个合肥城的人围观了这场盛大的婚事。陆老爷雇了十条船走水路。抵达合肥时,陆府送嫁妆的行列,从四牌楼一路连绵到龙门巷,整整排满十条街,每件东西上都写了大大的“陆”字。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张武龄与陆二小姐

按合肥的风俗,新娘比新郎大才是吉利。陆英时年二十一岁,张武龄十七岁。

拜堂时,陆二小姐一双丹凤眼艳惊四座,旁人都羡慕张武龄的好福气。只有几个姨娘说:“新娘子这双丹凤眼,怕是短命相啊!”

嫁到老张家,陆二小姐便开始生育,1907年11月26日,生下长女,取名张元和;1909年7月25日,生下次女,取名张允和;1910年9月15日,生下三女张兆和,1913年,生下四女张充和。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张武龄与四个女儿

连生四女,婆婆为此很不满,甚至公然在她面前提及为儿子纳妾的事。

陆英感觉愧对张家,便拼命补偿。终于在1914年,第五胎生下了儿子张宗和。

她原以为能松一口气,但婆婆依旧不满足,仍然要她继续为张家开枝散叶。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陆英不是在生娃,就是在生娃的路上。长子张宗和出生后,她又接连怀了9胎。但因为流产等问题,最后只生下了5个儿子。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张家十兄弟姐妹合影

1921年,陆英在生完最后一个儿子后,患上了牙痛病。她在拔牙的过程中大出血,患上了败血症。原本这只是一个小手术,但因为生孩子,身体抵抗力差,36岁的她死在手术台上。

二、张氏四姐妹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张元和十岁那年,一家人移居苏州,因为父亲张武龄喜欢昆曲,很小时也学戏唱戏,战时一家人逃难到四川,唯有张元和因为对她很好的顾传玠而滞留汉口。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1939年4月,张元和、顾传玠在上海结婚

旧时,一个大家闺秀嫁给一个戏子,沪上小报争相登载。幸好她们的父亲很开明,但亲戚还是觉得张元和丢了张家的脸面。顾传玠为了张元和,弃戏从商。当时身为顾传玠粉的叶圣陶说,顾传玠自从结婚便不再唱戏了,他伤心了好一阵。

1965年,顾传玠因肝病逝世,1972年张元和移居美国,2003年9月27日病逝于美国,享年96岁。

“白发才女”张允和与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是一对令所有人都眼热的情笃伉俪。他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他俩每日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这个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雷打不动。

周有光比允和大四岁。他的妹妹与允和是“乐益”的同学,相互之间多有来往。后来允和到上海考入中国公学,接着转到光华大学,周有光也正在光华大学读书,此后他回到杭州,主动给允和写信,两个人开始书信往来。1931年允和到杭州之江大学借读,两个人已经正式进入“恋爱季节”了。

周有光曾写过一封情书给张允和,字很短,意思是“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而张允和连夜写了一封长信,意思很简单,“幸福不是一个人给的,而是靠两个人去创造的。”

1933年4月30日,他们结婚了。张允和成为四姐妹结婚最早的那个。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1933年,周有光、张允和结婚

如果听老人们的话,这个日子不吉利,正是月末,是个“尽头日子”。当时家里的保姆还悄悄地拿着他们两人的“八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说:“这两个人都活不到35岁。”

但是张允和说:“我相信旧的走到了尽头就会是新的开始。”

1934年,张允和生下儿子周晓平。周晓平后来成为我国的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允和2002年8月14日去世,周有光也于2017年1月去世,两人过完了平淡而幸福的一生。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少女张允和

就在张允和与周有光喜结良缘后不久,老三张兆和也在名作家沈从文的长时间关照下,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就因写过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自卑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身后有许多追求者,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随后又有许多情书。

张兆和找校长胡适评理,胡适想当媒人,张兆和没有得到校长支持,只好说:不要去讲,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沈从文与张兆和

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

在得到父亲的支持后,两人终于结婚。

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2003年2月16日,张兆和也走完了她美丽的一生。

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张兆和在北京结婚,张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京。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少女时期的张充和

张充和虽“数学零分”,仍被破格录取为北大学生。

那年代北大中文系名师济济,主任胡适,教授有钱穆、冯友兰、闻一多、刘文典等。

在北大学习期间,张充和仍不舍对昆曲的追求。后来因病休学,无缘北大学位。康复后,到《中央日报》副刊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抗战爆发,张充和随同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昆明。在重庆她结识了知名人士章士钊和沈尹默等,拜大书家沈尹默为老师。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张充和与傅汉思结婚照

1947年,大龄女青年张充和在北大教昆曲,寄寓在三姐兆和家。

是年9月,缘沈从文介绍与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傅汉思相识。傅氏是世居德国的犹太人,他精通德、法、英、意文学,在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国学习中文,从事中国历史、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汉学家。

在此前后,著名诗人卞之琳成了张充和的追求者,他写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妆饰了你的窗子,你妆饰了别人的梦。”为了她,而耗尽了一生的感情。

1948 年11月,张充和与汉思喜结秦晋,次年1月双双赴美定居。

最后的闺秀:民国合肥张氏四姐妹,她们的故事既陌生又熟悉

2004年8月26日,傅汉思去世。2015年6月18日,张充和也去世了。

结语

张家四姐妹,老大受尽宠爱,老二果敢新潮,老三自醒沉默,有一种超然的自制力,老四单纯敏锐,淡泊孤独又自立自主。

一个时代结束了,最后的闺秀都已经谢幕。

(END)